欢迎您光临汇海首饰网,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中国古代主要王朝的国号由来是怎样的呢?

作者:首饰网
文章来源:本站

  

中国古代主要王朝的国号由来是怎样的呢?

  

中国古代主要王朝的国号由来是怎样的呢?

  我国历史悠久,从远古时期的夏朝到距今不过数百年的清朝,上下四千多年,历史上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王朝。王朝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呢?下面我们就简单了解一下几个王朝。

  夏——以爵得名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有记载以来第一个统一的奴隶制王朝。在《史记·夏本纪》中记载到:"禹受封为夏伯,在豫州外方之南,今河南阳翟是也。"远古时期,禹被封到豫州,并在此建立了一个夏后氏部落,成为部落首领。在舜在位时期,洪水泛滥,大禹治理洪水。舜死后,因为禹治水有功,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史记·夏本纪》中记载到:"帝舜荐禹于天,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夏朝的国号,则是得名于夏后氏。由此,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以其族名为朝代的名称,曰夏。

  商——以封地得名

  商原本是一个部落名。商部落的始祖,名字叫契,被舜封于商(河南商丘南)。在《史记卷三·殷本纪第三》中记载到:"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宽。"封于商,赐姓子氏。"契被封到商之后,历经多年,商部落日益强大。在契的十四代孙——汤即位之后,《史记》中记载道:"当是时,夏桀为虐政淫荒,而诸侯昆吾氏为乱。汤乃兴师率诸侯,伊尹从汤,汤自把钺以伐昆吾,遂伐桀。"商汤灭夏。汤以祖上封地商为国名。

  周原本也是部落名。周是一个古老的部族,最早是活动在今我国西北地区。周的始祖弃以及他的子孙辗转迁于径渭一带,古公亶父迁居周原,定居于岐山下。"于是古公乃贬戎狄之俗,而营筑城郭室屋,而邑别居之。作五官有司。民皆歌乐之,颂其德。"周部落也逐渐发展壮大,在武王伐纣之后,仍以周为国名。

  秦的先祖为伯益之后,叫做非子。周孝王时期,非子因养御马有功,被封于秦地(甘肃天水一带),并赐"赢"姓。《史记》中记载到:"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曰:"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与誓,封爵之。"秦襄公时期,因护送平王东迁有功,封诸侯立国,以非子封地"秦"为国名。春秋战国的纷争不断,秦国在战国时期崛起并统一中国。秦王赢政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国的国名依旧使用。

  汉得名于汉高祖刘邦的封号。在秦末时期,天下大乱,陈胜吴广起义,秦朝被农民起义推翻后,出现了诸多人物,项羽刘邦也开始了他们为其数年的争霸。项羽攻进咸阳之后,自称"西楚霸王",号令天下,封刘邦为汉王。刘邦在汉中、巴蜀一带积蓄力量,消灭项羽后,即位称帝,定国号"汉",史称西汉或前汉。

  在绿林、赤眉起义被后,刘秀重建刘氏政权,袭承汉号,史称东汉或后汉。

  唐高祖李渊祖父的李虎在北周被封为唐国公。《旧唐书》记载:"皇祖讳虎……当时称"八柱国家",仍赐姓大野氏。周受禅,追封唐国公,谥曰襄。"李渊七岁袭封祖爵,在隋末起义攻占长安,建立王朝。他称帝后以封爵定国号为唐。

  宋是得名于宋太祖赵匡胤曾经就职的地名。在后周时期,赵匡胤随皇帝作战,多次立功,在恭帝时期,改封宋洲"归德军节度",任宋州节度使,陈桥兵变后即位称帝,因他发迹于宋州,故定国号为宋。

  元朝,是蒙古人忽必烈所建。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时,围绕国号一事曾经发布《建国号诏》:"可建国号曰大元,盖取《易经》"乾元"之义。"在选取国号之时,也有忽必烈的野心和对国家的期望。《易经》云:"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以统天。""乾"是《易经》开篇第一卦。卦曰:"乾。元亨利贞。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忽必烈用"元"作国号,一则表示它是一个空前强大的朝代;二则张扬武威,以此震慑其它民族臣服于它。

  以上,我们只选取部分朝代来介绍王朝名称的来源,历史上王朝的得名也是有着诸多影响因素的,国名国号也代表着君主对于国家的期待。

  经过整理,中国历朝的朝代名称,我把它分成以下类别:

  一、以封地或者地区名称为国号

  商朝:汤灭夏,因为他们的始祖曾居住在“商”,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故以“商”为国号。

  周朝:周部落土地原是商王封给周文王的,位于歧山周原,武王灭商后,以“周”为国号。

  秦朝:战国七雄之“秦国”,西北一霸,属地陕西甘肃一带,“秦”一般指陕西,故国号为“秦”。

  蜀国: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因四川简称“蜀”,故以“蜀”为国号。

  吴国:公元222年,孙权称帝,定都南京,南京是古代的吴地,也是战国时期的吴国,故以“吴”为国号。

  夏朝:禹继承的是舜的王位,舜当过“夏后氏”部落的首领,禹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后,把国号定为“夏”。

  汉朝:刘邦曾被封过汉中王,后打败项羽,一统天下,开国号“汉”。

  魏国:曹操被汉献帝封魏王,后大儿子曹丕代汉自立,取国号“魏”以表对父亲尊重。

  晋朝:魏国曾封司马昭为晋公,司马昭儿子司马炎篡魏成功后,改国号为“晋”以表对父亲尊重。

  隋朝:开国皇帝杨坚曾被封过隋王,故国号为“隋”。

  唐朝:李渊的祖辈李虎曾被封唐国公,灭群雄后,取“唐”为国号。

  宋朝:赵匡胤曾为宋州节度使,“皇袍加身”后,取“宋”为国号。

  三、以字的寓意为国号

  元朝:世祖忽必烈取《易经》中“大战乾元”四字之意,取“元”为国号。

  清朝:满族在关外建“大金”国,1636年改为“清”,入关后,国号沿袭“清”。清是金的谐音。

  四、特别类

  明朝:朱元璋原是放牛娃,当过和尚,参加农民起义军后,归属于小明王,后害死小明王,承“明”国号。

  国号是一个朝代的名称,国号的来源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有几种来源!

  1、直接采用建国者原有的封号。如:夏来源于禹被封为夏伯;商来源于商祖契因协助禹治水有功封于商;秦朝来源于秦国;汉来源于刘邦被项羽封汉王;曹魏源于曹丕魏王;孙吴源于被曹魏封为吴侯;晋源于司马炎的晋王;刘宋源于刘裕宋王;南朝陈源于陈霸先陈王隋源于杨坚的随国公(因随有走的意思,改随为隋);唐源于李渊的唐王;

  2、源于统治者居住或起源地。如:周人居住于周原;辽居住于辽河;宋源于赵匡胤原为归德军节度使驻宋州;西夏源于夏州;

  3、源于宗教。最主要的是明朝,源于白莲教又称光明教。

  4、源于寓意吉祥。如:辽还有镔铁,坚硬的意思;金“辽以镔铁为号,取其坚也。镔铁虽坚,终奕变坏,唯金不变不坏”;元“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易经)”;清原国号为清,为避免引起更尖锐的矛盾,改金为清!

  5、源于谶纬之说,如:南朝齐“金刀利刃齐刈之”,还有南朝梁。

  读史要懂得掌握规律,像国号来历这种事情也是有规律可寻的,一般而言,秦代以前的国号基本上就是夏商周三朝在其部落时期的部落图腾文字化。秦以后、元以前的国号,总是来自前朝分封地的单字地名或曾经的周代国名为主,顺带附加上一些类似于谶纬、五行之类的学说附会上去。元代以后则纯粹就是找一个高大上的修饰性单字语词做国号了。

  夏朝过于缥缈玄远,而且迄今为止也没有发现夏文化遗址中出现带有“夏”的文字,所以,我们只能推测“夏”字是夏部落的图腾,而无法确知其原始含义,寒鲲在此就不冒然猜测了。

  商朝的“商”,寒鲲认为可能是商朝人就是非常崇拜并且屡屡在青铜器中塑造其形象的“鸮”(猫头鹰),毕竟商朝出自东夷,东夷以鸟为部落图腾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周朝的“周”,其实就是“田”,这是周人特别重视农耕的表现,以至于像“秦”、“晋”、“齐”等周朝封国,也有类似于“良田”、“嘉禾”的含义。

  秦朝之“秦”为西周孝王分封秦非子为秦君时,以分封地秦邑得来的;

  汉朝之“汉”为西楚霸王项羽分封刘邦为汉中王时,以分封地汉中得来的;

  魏朝之“魏”为汉献帝分封曹操为魏公时,以分封地以魏郡邺城为都而得来的;

  晋朝之“晋”为魏帝曹髦分封司马昭为晋公时,以分封地曾经是春秋晋国得来的(并州之太原、上党、西河、乐平、新兴、雁门,司州之河东、 平阳八郡);

  后赵之“赵”为前赵刘曜分封石勒位赵王时,以石勒所盘踞的襄国(赵地)为封地而得来的;

  慕容燕之“燕”为东晋成帝司马衍分封慕容皝为燕王时,以慕容皝所盘踞的幽州(燕地)为封地而得来的,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北燕均可以上溯到慕容皝。

  南朝宋之“宋”为东晋安帝司马德宗分封刘裕为宋公时,以刘裕北伐取得的十个郡为封地(宋地)而得来的;

  南朝梁之“梁”为齐和帝萧宝融分封萧衍为梁公时,以汉代梁郡故地为核心的十个郡(梁地)为封地而得来的;

  北周之“周”为西魏文帝元宝炬分封宇文泰为周公时,以西周故地为封地而得来的;

  隋朝之“隋”为北周明帝宇文毓赐爵杨坚之父杨忠为随国公时,以随州为封地而得来的,杨坚称帝后嫌弃“随”字有个“走车旁”,不吉利,这才改成了“隋”;

  唐朝之“唐”为北周武帝宇文邕进爵陇西郡公李昞(李渊之父)为唐国公时,以晋西南的古唐地为封地而得来的,不过,进爵时的汾水下游(古唐地)还处于周齐两国的交战区,所以一开始应该是“遥领”,并非“实领”,周灭齐后,或许才实现“实领”。

  南朝齐之“齐”,并非南朝宋把齐地分封给了萧道成,因为南朝宋后期完全丧失了山东半岛,谈不上拥有齐地,萧道成称“齐”,仅仅是因为萧道成的籍贯为兰陵郡,兰陵大体属于“齐地”;

  北齐之“齐”,也并非是说高洋的封地在山东半岛的齐地,而是因为高洋祖籍为渤海郡,渤海也大体属于“齐地”;、

  葛荣、黄巢、徐知诰建立自己的齐国时,大体也是因为南北齐一般的缘由。

  后梁之“梁”,朱温本来从唐哀帝那里胁迫过来的魏王爵位,并没有用上,最终所采用的“梁”,虽然也有脱胎于“魏”的意味(战国魏惠王迁梁以后,魏国也称梁国),但主要还是因为朱温担任的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均以汴梁为统治中心;

  后唐之“唐”与后晋之“晋”,是因为李存勖与石敬瑭都曾担任以晋阳为治所的河东节度使,而河东又恰好是“唐”、“晋”之地。

  南北宋之“宋”,赵匡胤本身并没有被后周分封为宋公或宋王的经历,其国号之所以称宋,仅仅是因为赵匡胤曾经做过归德军节度使,而归德军所在的位置,正是周代宋国的国都——商丘;

  自从东汉、蜀汉以其刘汉宗室的身份建立继承西汉的政权以后,建立汉赵政权的刘渊、建立后汉政权的刘知远、建立南汉政权的刘?、建立北汉政权的刘崇便在自己与西汉、东汉、蜀汉三朝毫无任何血缘关系的情况下,自称“大汉”,纯粹是因为开国皇帝姓刘。

  自从李渊建立煌煌大唐以后,李存勖建立的后唐、李昇建立的南唐便在自己与李唐皇室毫无血缘关系的情况下,自称“大唐”,也是因为开国皇帝姓李。

  割据四川盆地的政权,往往喜欢用成都之“成”、巴蜀之“蜀”作为国号,这就完全是就地取材了,比如公孙述的“成”、李雄的“成”、谯纵的“谯蜀”、王建的“前蜀”、孟知祥的“后蜀”。

  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河西、陇西、河湟地区,先后存在了五个凉政权(前凉、后凉、西凉、南凉、北凉),也是以凉州之地名为国号的典型案例。

  五胡十六国时期先后以关中、陇西等秦川故地为核心的前秦、后秦、西秦,均是以自己的根据地曾经为秦地,而称秦王的。

  契丹人建立的辽朝,以辽为号,是因为辽朝的龙兴地、根据地都在辽水流域。

  女真人建立的金朝,以金为号,是因为金朝的龙兴地、发源地在盛产黄金的金水流域(按出虎水或按春水)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各种“魏”政权,包括曹魏、冉魏、翟魏、北魏,甚至隋末李密的魏公,都有应谶东汉时期的一句谶语而选定国号的因素在,这句谶语就是“代汉者,当涂高”,这句谶纬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亲自认可的一句,袁术(字公路)曾经根据自己的名字(术、公路)以为自己是那个“当涂高”(大路旁边的高大建筑物)。然而,汉末谶纬界最终认可的却是“魏”,因为“魏”既有“巍峨”的字义,也是“阙”的别称(象魏),“阙”一般便是矗立在路两边的高大建筑物。

  元朝的“元”取自于《易经·乾篇》的“大哉乾元,万物资始”,是忽必烈为了宣示自身正统性,并以华夏君主自居,而选用的。

  明朝的“明”取自明教中关于“明王出世”的预言,当然也有以“明”之火克“元”之金的五德终始说含义在里面;

  清朝的“清”有以“清”之水克“明”之火的五德终始说含义在里面。

  当然,关于辽金明清国号的来历还有很多争议,笔者这里只是为了行文方便而选取诸多说法中的一种并予以归类,如果您知道其他来历,欢迎在评论区交流哦。

  我国的历史上很多朝代与割据政权的国号,绝大多数都是源於先秦时代的诸侯国名。下面笔者就来盘点一下,有哪些。

  魏/梁;春秋时期有魏国亦有梁国。晋献公时灭魏,将魏赐封给毕万,毕万的子孙便以魏为氏,这便是晋国魏氏的由来,后魏氏与韩氏、赵氏三分晋而建立了魏国;梁国位於秦晋之间,春秋时为秦缪公所灭。战国时魏惠王迁都於大梁,自此魏国也被称为梁国(孟子见梁惠王即源於此),魏与梁便合流於一。汉初彭越的梁国及刘氏诸侯国-梁,皆为故魏之地。

  后世政权以魏/梁为国号的有:三国时,曹丕建立的曹魏(220年-266年);十六国时,冉闵所建的冉魏(350年-352年);十六国时,丁零人翟辽所建立的翟魏(388年-392年);南北朝时鲜卑人所建立的北魏(386年-557年)以及北魏后来分化的东魏与西魏;南朝时萧衍所建立的南梁(502年-560年)及其残余的西梁(555-587年)及隋末割据政权南梁;隋唐之际,瓦岗寨所建立的魏国(613年-618年),梁师都所建立的梁国;五代时朱温所建立的后梁(907~923年);

  晋/唐;西周初,周公灭唐而以其地封给了成王之弟叔虞,是为唐叔虞,后其子燮继位后改国号为晋。唐也为晋之别号,隋封李渊为国公於晋地,因号为唐国公。

  后世政权以晋/唐为国号的有;司马氏所建立的晋朝(266年-420年),司马氏政权篡自於曹魏,因魏之国号源於韩赵魏三家分晋,故司马氏建国号为晋,是要在国号的源流上为其篡位寻求依据。李渊所建立的唐朝(618年-907年);五代时,沙陀族李克用、李存勖父子所建立的前晋政权及后唐(923年-936年);著名“儿皇帝”沙陀族石敬瑭所建立的后晋(936年-947年);五代十国时,李昇所建立的政权南唐(937年-975年);

  秦;周孝王时,秦的先祖非子因养马有功而被封为附庸。至周平王东迁时,方被正式列为诸侯,后竟一统天下而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

  后世政权以秦为国号的有:氐族人苻洪所建立的前秦(350年-394年);羌人姚苌所建立的后秦(384年-417年);鲜卑族乞伏国仁所建立的西秦(385-400,409-431年);隋末唐初薛举所建立的西秦(617年4月-618年11月);

  燕;春秋时,有南燕国与北燕国,知名的是北燕国即召公奭的封国,春秋时即为大国,战国时为七雄之一。

  后世以燕为国号的政权有:鲜卑族慕容皝所建立的前燕(337年 - 370年),后被灭后其子孙又建立一系列燕,后燕、南燕、西燕,总之是一群燕。鲜卑族源於东胡,邻近战国时的燕地,故对燕情有独钟,还好慕容复没有复国成功,不然又多了一只燕。冯跋所建立的北燕(407年-436年),北燕也是源於鲜卑的后燕。隋末唐初农民起义军高开道所建立的燕政权;安史之乱时,安禄山所建立的大燕(755年-763年);五代时,刘守光所建立的燕国(911-913年);

  赵;赵之先祖造父为周穆王驾车有功,而被赐予赵城,因以赵为氏,后造父的后世子孙仕於晋,为晋之赵氏。后赵氏与魏氏、韩氏三分晋而建立赵国。

  后世以赵为国号的政权有:十六国时,匈奴人刘渊所建立的前赵(304-329),国号先为汉,后改为赵;羯族石勒所建立的后赵(319年-351年);

  齐;春秋时之齐国乃姜太公所被封国,战国时为陈国公子完之后裔子孙所篡,是为田(陈)氏代齐!

  后世政权以齐为国号的有;高欢之子高洋所建立的北齐(550年—577年),高氏的重要源流即源於姜太公之后裔。春秋时,齐有高、国而世为上卿;南朝时,萧道成所建立的南齐(479年-502年);唐末,黄巢所建立的大齐政权(880年-889年),;两宋之交,金人所立的刘豫伪齐政权(1130年-1137年);

  楚;春秋战国时的南方霸主,国君为芈姓熊氏;

  楚汉之际,陈胜所建立的张楚政权,项羽所建立的西楚霸权;隋末唐初,朱粲所割据的楚政权;五代十国时,马殷所建立的割据政权-楚国(公元896—951);两宋之交,金人所扶立张邦昌的伪楚政权。楚虽为春秋战国时之强国,但由于地偏南方,以致后世政权以楚为国号的并不多;

  韩/郑;郑国为周宣王弟友被封於郑,原封国在陕西。后见周室衰微动乱,便贿赂东方的虢、郐之君而取得了十邑之地,便迁国於此,后竟兼虢灭郐而奄有其地,成为春秋初期最为活跃的国家。春秋时亦有韩国,为晋所灭。晋曲沃庄伯之弟万被封於韩原,因以韩为氏,后韩氏与赵氏、魏氏三分晋而建立韩国。战国时,韩哀侯灭郑国,并迁都新郑,是故韩国也被称为郑国,郑与韩也就合流於一。

  后世以韩/郑为国号的政权有:隋末唐初,洛阳王世充所建立的政权--郑;

  宋;先秦之宋国为殷商之后裔,周室亦不以臣礼待之。宋祚绵长,虽非强国,但后世以宋为国号的却不算少;

  以宋为国号的政权有:南朝时,刘裕所建立的南朝宋(420年~479年);赵匡胤及其子孙所建立的两宋政权(960年—1279年);

  另有以先秦诸侯国名为国号的朝代与政权有:孙权建立的东吴、唐末杨行密所建立的吴政权;北魏的前身-代国;鲜卑族宇文觉所建立的北周,武则天所建立的武周,郭威建立的后周;南朝陈霸先所建立的陈朝;隋朝亦源於随(春秋时,汉水诸姬,随为大),后变随为隋;隋唐之际宇文化及所建立的许国,元末明初张士诚所建立的周/吴等!

  ’

  国号是一个政权的名字,代表一个国家法定统治政权的官方名称。而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的国号就是朝代名称,这都是开国君主定下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从第一个国号“夏”开始到封建帝制最后一个国号“清”为止,共四千年的“家天下”历史,期间共有十三个大朝,那么这十三个大朝的国号都是怎么来的呢?

  夏朝

  夏朝是中国第一个王朝,是由大禹的儿子启建立的。由于大禹没有将王位禅让给贤能的人,而是直接传给了儿子,所以自此开始公天下变成了家天。夏朝从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到约公元前1600年灭亡,共享国471年,历经十七后(夏朝君主称后)。那么“夏”这个国号是怎么来的呢?其来源共有十种说法,比较可信的就是“夏”为夏族图腾的象形字。而唐朝的张守节认为“夏”是大禹受封称号“夏伯”得名来的,也并非不无道理。

  商朝

  商朝是我国第二个王朝,从约公元前1600年建立到约公元前1046年灭亡,共享国555年,历三十一王。它的国号来源于部落名。早在五帝帝舜时期,商的始祖契就因帮助大禹治水有功,受封于商邑(今河南商丘),于是便以“商”来称契的部落,夺取天下后商汤就以“商”为国号。

  周朝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享国时间最长的朝代,自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立国以来到公元前256年周赧王伐秦失败东周灭亡,共历经791年三十七王。其国号“周”的来源也是有些历史。周人最早居住在姬水一带,到公刘时迁至豳,氏族也以豳为国。在豳居住的时期,周人以农耕为主,生活稳定,可惜他们受薰育戎侵袭逼迫,最终迁到周原居住,从此有了“周”的概念。而周最初的写法就是上田下口,以“周”为国号也体现了国家对农业的重视。

  秦朝

  刚才的夏商周统称为先秦三代,从秦朝开始中国才进入由皇帝统治天下的封建帝制时期。秦国本只是战国时期的七雄之一,秦始皇嬴政奋六世之余烈,最终统一六国,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中央政权。秦朝虽然只存在了15年,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历经二帝,但是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其国号来源于地名,秦的先祖是古部落首领少昊的后裔。在周孝王时期秦人因给周王室养马有功,被周孝王封为附庸国,治所在秦邑。周幽王时期西周被犬绒入侵灭亡,秦襄公派兵保护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周平王正式封为诸侯,秦国也就成为了周朝正式的诸侯国。嬴政作为秦国的君王,统一六国后建立的王朝当然依旧以“秦”为国号。

  汉朝

  汉朝承继秦制,完善了封建帝制。从刘邦公元前202年称帝到公元220年汉献帝禅位给曹丕,中间去掉王莽篡汉的15年和玄汉的2年,汉朝共享国405年,其中西汉历经210年十二帝,东汉历经195年十四帝。汉朝的国号“汉”则来源于开国皇帝刘邦的封号。当初项羽分封天下十八路诸侯,刘邦得到巴蜀汉中四十一县,因为治所在汉中所以称“汉王”,刘邦打败项羽称帝后就以自己的王号“汉”为国号。如果说秦朝只是影响了中国两千年的制度,那么汉朝则影响了中国人世世代代的思想,“汉族”也因汉朝的强大而来,成为中国主体民族。

  新朝

  新朝是西汉末年外戚王莽建立的王朝,享国15年历一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没有经过战争建立的王朝,因为王莽是外戚篡权,加上称帝前十分会伪装,与西汉腐败的朝廷行成鲜明对比,使得他口碑非常好,最终不费吹灰之力就取代了西汉的政权。根据五德终始说,汉属火德,而在西汉后期天人感应的五德终始说支配下,民间涌动着以新德代替旧德的浪潮,王莽顺应民意“革汉而立新”,新为土德,根据五行相生之理,属火德的西汉生属土德的新朝十分合理。

  晋朝

  西晋是以东汉以后又一个一统天下的王朝,不过寿命很短,从265年晋武帝篡魏到316年五胡乱华长安失守,西晋共存在了51年,其中统一天下的时间则为37年,历经四帝。晋朝的国号来源于开国皇帝司马炎父亲的封号。司马昭起初被魏帝曹奂封为晋公。晋朝开国前一年魏国再次加封晋公为晋王,司马炎继承晋王篡魏后就以“晋”为国号。

  隋朝

  隋朝跟秦朝很相似,都是强盛一时,又十分短命。自隋文帝杨坚在公元581年以隋代周到公元618年隋恭帝杨侑禅位给李渊,隋朝共享国38年,历三帝。隋朝也是一个对中国历史影响重大的王朝,当时天下自西晋灭亡后已经分裂了两百多年,想要再次统一十分困难,如果放任下去等大一统的思想慢慢从人们的思维中消失,等百姓认为天下本就该分裂成数个小国时,那们中国就将变成现在的西欧了。好在杨坚出世,重新统一天下,让大一统思想再次深入人心。而隋朝的国号则来源于杨坚父亲杨忠的爵位——随国公。等杨坚继承父亲爵位并取代了北周的统治权后,按照惯例将以爵位“随”为国号,但是随这个字有走的意思,作为国号不吉祥,于是便改为“隋”为国号,可惜隋朝依旧短命。

  唐朝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是一个非常伟大的时代。那时侯唐朝威名远扬,很多国家都来朝拜,唐太宗李世民更是被尊称为“天可汗”。唐朝在618年建立,907年灭亡,享国289年历二十一帝。它的国号来源于开国皇帝李渊祖父的爵位。李渊祖父为李虎,是西魏八柱国之一,被北周追封为唐国公,李渊也继承了这个爵位,建国后就以“唐”为国号。

  宋朝

  宋朝又分北宋和南宋,北宋是宋太祖赵匡胤于公元960年建立的,这个皇位是后周末帝柴宗训禅让给他的。北宋末年发生了令赵宋皇室十分耻辱的靖康之耻,当时金国把徽钦二帝之外、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虏至北方,北宋灭亡。恰巧不在京城的康王赵构逃过此劫,于是他就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称帝,重建宋室,史称南宋。从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到公元1279年丞相陆秀夫背着宋末帝赵昺跳海南宋灭亡,宋朝共存在了319年,历十八帝。宋朝的国号来源很简单。因为开国皇帝赵匡胤在宋州发际,所以国号定为“宋”。

  元朝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少数民族统治的大一统王朝,版图之大空前绝后。从忽必烈1271年定国号为“大元”开始到1368年朱元璋北伐赶跑元朝统治者为止,元朝共享国98年历十一帝。元世祖忽必烈在1271年发布了《建国号诏》,正式公布国号。其中说道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以“大元”为国号。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从古籍中引用国号。

  明朝

  明朝是汉族建立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从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到公元1644年崇祯帝自缢身亡,明朝共享国267年,历十六帝。明朝正式的国号沿用元朝的改制,称“大明”。而明也是承继韩山童和韩林儿父子的“大小明王”之号。而吴晗等人认为大明国号来源宗教,源头是明教,这一说法也被金庸先生采纳,写进了《倚天屠龙记》里。

  清朝

  清朝是我国第二个被少数民族统治的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由女真人建立,后改为满族。从1644年清军入关起到1912年清帝退位,清朝共享国268年,历十帝,加上入关前的两帝,共十二帝。最初努尔哈赤定的国号是“金”,史称后金,君主称汗。皇太极继位后起初称大汗,于1636年称帝,并改国号为“大清”。至于为何主要有三种说法。第一种就是“清”这个字有“扫清廓清”的意思,符合当时的天下局势。第二种就是因为满人笃信萨满教,而萨满教诸族崇尚“青”,加上三点水就是“清”,至于为何加三点水那就得看看第三种说法了。第三种说法就是根据五德终始说,明朝是火德,“清”是水德,水克火,寓意清朝终将取代明朝。最后清朝也确实取代了明朝成为最后一个统治天下的大一统王朝了。

  这个可以分两个阶段,一个是元朝之前,一个是元朝之后的。

  元朝之前,绝大多数都以先祖的始封地为国号,即最先开创基业的那个祖先(不一定称王称帝),被封在哪里,就以这里的地名作国号。

  周,因为周朝的发祥地在西岐,《诗经》里有“凤鸣岐山”,表示周文王要接受天命,成为天下之主了,岐地名周,故周武王伐纣之后,以周为国号。

  秦,秦朝的祖先是给周天子养马的,因护周天子有功,被封在秦地,故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以秦为国号。

  汉,汉太祖高皇帝刘邦作为伐秦诸侯,被项羽封在汉水,称汉王,打下天下后国号就是汉。

  魏,曹操有篡位之心了,就有人告诉他,“魏晋之地当有新天子”,为讨个吉利,他让汉献帝把自己封在魏,称魏王。曹丕篡汉后,国号为魏。也不想想后面还有个晋呢。

  吴,孙权称帝前,统治核心在吴地,也被封为吴侯,故以吴为国号。

  晋,也是那句话,既然“魏晋之地有新天子”,我就要封晋王,取代你魏,也名正言顺嘛。

  宋,宋高祖刘裕自称是刘邦他哥的后裔,但背面还有个魏,不能称汉了,不然就“代汉者,当涂高”,被封为宋王,就以宋为国号。

  齐,篡位前被封齐王。

  梁,开国皇帝梁武帝本就是齐国宗室,原可以继承齐的国号的。但继承了他的国号,得安置他一堆老臣,哪有这么多官位给他们。改国号,我要当梁王。

  陈,很多人以为陈霸先姓陈才用陈当国号的,其实不是,陈霸先一开始被封为陈王。

  隋,隋文帝杨坚原来被封为随王,但随有走的意思,故改为隋。改了之后,也没见他江山多稳固。

  唐,李渊称帝前被封唐王。

  武周,武则天自称周文王的后代,她祖先被封为周,当然以周为国号了。

  宋,赵匡胤篡位前被封节度使,这地正好在宋,虽然没有封王,但也以宋为国号了。

  辽,相传祖先发源于辽水,故称辽。

  金,这个特殊,因辽的一个国号契丹是镔铁的意思,故称金克了它。

  从元开始,则开创了另一种方式,不再以祖先的封地为国号,而以某种美好的字。

  元,取自《易经》中的“大哉咸元”。

  明,有人认为取自明教,这个恐怕不成立,因为朱元璋称帝后斥之为贼。

  清,满语中为dachin,音译过来正好是大清。但个人认为,他是先选的汉语“清”,又挑的满语。

  中国数千年历史,每逢改朝换代,开国君主上台的第一件事儿就是要改国号!秦汉魏晋吴,唐宋元明清,这些都是国号!

  至于这些国号的由来则是非常的多元化,今天咱们便来讲讲中国古代王朝这些国号都是怎么来的!

  中国古代国号来源主要分为这几大类!

  第一,发家的地名!

  我们都知道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这个国号,是由诸侯国秦国演变而来,而秦国的起源则是秦的祖先养马有功被周封于秦地,然后便有了秦国!

  除了秦国外,发家于周的周朝,于夏的夏朝,以及曾在宋州当过节度使的北宋皇帝赵匡胤,其国号来源都可以归于这一类型!

  第二,爵位封号

  这个就比较多了,其中最为著名的应该就是隋唐两代了。其中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称帝前是随国公(因随字从走,征兆国家政权不稳定,就改随为隋),唐高祖李渊之前是唐国公。

  此外刘邦的汉王,曹丕的魏王,孙权的吴侯也是如此。值得一提的还有陈朝,虽然皇帝姓陈,但国号来源是其爵位称号为陈王!

  第三,建国者姓氏

  中国人自古比较谦虚,像这样以自己姓氏为国名的其实不过,比较出名的也就战国时期的赵魏韩三国,当时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然后建立了这三个国家。

  第四,引经据典,谶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给国家取名越来越讲究,比如元朝国号源于文义,是取《易》中的“大哉乾元”,所以大蒙古改称为“大元”。而清朝国号则更复杂,取义于蒙古语尊号“戴青”(意为善战),又合汉文化五行取国号“大清”,系因前朝为明朝,清又是五行属水,明属火,水克火。

  第五,尊古沿袭

  这样的是最多的,可能是他们懒得取名字,又或者是认为前人比较高大上,以此来了显示自己血统高贵!索性就沿用曾经出现过的朝代名称!比如跟着周朝玩的有后周,北周,还有武则天的武周!还有跟着汉朝玩的什么前汉,后汉,北汉。其实这些前缀都是后人为了便于区分给加上的,他们的国号就叫做周或者汉。

  当然总结来看,其实爵位封号与发家地关联比较紧密,比如杨坚的隋朝,他的随国公乃是因为封地叫随地,李渊封地旧称乃是唐国,刘邦的封地乃是汉中等等!

  还有比较特殊的就是明朝了,其实最开始朱元璋是吴王,因为那时候他是在江浙一代发家,乃是旧时吴地。但那时候朱元璋曾是明教教众,故改国号为明!

  秦是周天子封的诸侯国、汉是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唐是李渊是唐国公、大元是忽必烈取易经里的大哉乾元…后面还有大明(小明王韩林儿是名义上的元末起义军领袖)大清就不清楚是皇太极在哪找的了。

  谢邀!@悟空小秘书,这个问题挺有意思,古代王朝国号名字的由来其实还蛮复杂,小编认为大体有五种模式,即:一、以封为号;二、以官为号;三、以地为号;四、以意为号;五、以教为号。

  所谓的以封为号是指以其封地名为国号,这在商周时期是各诸侯国名称由来的主要方式,后世王朝也有此种方式。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秦、汉即是这种方式。这里以秦朝为例:

  据《史记》记载,秦本为古部落,传说为少昊后裔。其首领非子在周孝王养马有功,被赐姓为“嬴”,并以“秦地”为其封国,“秦”由此成为这一族群的代称。关于其地的说法主要有两种,一说在今甘肃天水县,另说是陇西谷名。但近年在天水毛家坪遗址发现的大型墓葬,为探索早期秦人起源提供了新线索。

  (甘肃毛家坪遗址中发掘的车马坑)

  秦襄公时因保卫周王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皇统一六国,始建秦国。

  所谓的以官为号,是指以官职名作为国号,这样的情况有晋、隋、唐等王朝。

  如:隋文帝杨坚的父亲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隋文帝后袭用此封爵,称为“随朝”,后改为“隋”。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辅佐北周有功,被追封为“唐国公”,后爵位传至李渊。太原起兵后,李渊称“唐王”,后废杨侑建唐朝。

  所谓的以地为号是指以所在地理位置为国号,典型的就是宋、辽、西夏王朝了。话说后周恭帝继位后,任命赵匡胤为归德节度使,驻所在宋州(今河南商丘)。故陈桥兵变后,国号为“宋”,因为发迹宋州之故。

  以意为号是指取自某种特定意义来命名的国号。典型的有金、元、清等。

  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帝时对群臣说:“辽以镔铁为号,取其坚也。镔铁虽坚,终亦变坏,唯金不变不坏。”随以大金为国号,希望政权永固。一说女真兴起于金水,故国号名金,在部份文献中,“金源”因此成为金国的代称。

  据《元史》记载:“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取自?易经?上“大哉干元”句中的“元”,有大、首之意。

  所谓的以教为号就是以宗教名称为国号,这就是明朝啦!朱元璋是元末起义军之一,他是继承郭子兴而发展起来的队伍,而郭属于白莲教组织。白莲教宣称“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将要到来”,鼓舞民众反抗元朝统治,又称“光明教”。后来,白莲教的首领韩山童自称“明王”,儿子韩林儿称“小明王”,都体现其教义宗旨。朱元璋取得政权后,国号称 “明”。

  以上就是小编的回答,欢迎关注、点赞、转发及评论,谢谢您!

  (注: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必删!)

来源: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由首饰网编辑,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