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汇海首饰网,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的军队分为德国政府军和纳粹党卫军。两者有什么区别?

作者:首饰网
文章来源:本站

  

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的军队分为德国政府军和纳粹党卫军。两者有什么区别?

  

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的军队分为德国政府军和纳粹党卫军。两者有什么区别?

  二战时德国军队是国防军与党卫军,并非政府军。德国国防军就是德国的国家军队,是正规的职业军人,有较高得素养,他们效命的是德意志这个国家,而并非希特勒和纳碎党,正因为如此,在二战后期国防军策划了一次对希特勒的暗杀行动,最后失败了;而党卫军党卫军是纳碎党的武装,听命于纳碎党,是德国纳粹用来控制德国社会各界的私人武装和工具,类似纳粹党的党军队。德国相当多的恶性基本都是党卫军干的,最典型的种族屠杀和各种暴行都脱离不了党卫军的存在,他们就是纳碎党得“刽子手”!它们两者有什么区别呢?

  1、首先两者典型的区别就是在军服上,党卫军的军帽上是一个骷髅徽标,军官佩戴骷髅戒指,军服上各种杂七杂八的配饰和徽章,都来源于古日耳曼部落的传统神话。

  这是党卫军二把手海德里希(纳粹公认的完美雅利安人的典范),可以清晰的看到军帽上的骷髅徽标,衣领上的橡树叶领标,左胸前的各种杂七杂八的徽章。1942年海德里希在捷克村庄被刺杀,希特勒为其报仇,下令屠杀捷克利迪策村140名包括婴儿在内的所有人,国际儿童节也由此而来。

  上图是典型的国防军军官军服,视觉上感觉简洁多了,首先国防军军官的军帽帽徽是国徽,不是骷髅头,军服上就是纳粹标志、德意志第三帝国的铁十字标志、以及胸前有帝国之鹰标志,因此在军服上两者差距是比较大的!

  党卫军因为是纳碎执政党的军队,其地位上感觉比国防军高,但是国防军却瞧不起他们。党卫军一般都出生低微,成员鱼龙混杂,很多党卫军高层出身都不高,所以加入党卫军成了许多底层青年快速致富,提升社会地位的捷径,当然他们也成为了纳碎党用来控制德国社会各界的私人武装和工具,也就是俗称的刽子手!而出身高贵的国防军将领们看党卫军,就像是社会精英看山区文盲和城乡结合部流氓一样,根本瞧不上眼!

  也正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党卫军和国防军的矛盾还是比较大的,但这并不影响国防军向纳碎党领袖希特勒执政的德国效忠,国防军里大多都是希特勒的支持者,逢年过节的各种军队大型活动,念上一段话来宣布效忠纳粹党元首是绝对必要环节。1934年,德国国防军就正式宣布效忠于第三帝国总理阿道夫·希特勒,并拥戴其为三军武装部队总司令,支持其间任总统职务;希特勒称元首后,其主张对外扩张一雪一战前耻,更是迎合了国防军的支持和拥护,因为一战后大多数德国军人是不服输的!

  而党卫军构成相对复杂,主要包括武装党卫队、特别行动队、盖世太保、看守营。其中,武装党卫军(ss):与德国正规武装力量的国防军一起并肩作战,不同的是,作为纳粹党的精锐军队,严格听从希特勒指挥,誓死效忠元首,军事素养也很高,是一支作战勇猛精锐之师,涌现出许多“王牌部队”,但也因参与过诸多纳粹组织的战争罪行而饱受诟病。

  党卫军里也有天才人物,比如德国火箭之父”党卫军少校冯.布劳恩,德国对他相当的器重。也正因为他是人才,因此战后被美国花大价钱请走,不用东躲西藏,不用隐姓埋名,直接参与到美国的航天工程中挑大梁,主持了土星五号等大工程,成了美国航天之父和阿波罗登月设计师,还担任过美国国家航天局副局长。

  知识不但可以改变命运,关键时刻可以救命,与美国总统相谈甚欢的“美国航天之父”冯.布劳恩局长。

  党卫军(因穿黑色制服,又称“黑衫军”)最早是作为希特勒私人卫队而存在的,隶属于冲锋队(因穿褐色制服,又称“褐衫军”)。由于冲锋队指挥官罗姆越来越显示出勃勃野心,甚至想取代国防军,数度与希特勒发生矛盾,使得希特勒对罗姆及其所领导的冲锋队大为不满,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和预谋后,于1934年6月30日党卫队对冲锋队领导层进行了全面清洗,罗姆被枪毙,史称“长刀之夜”。之后,党卫队迅速取代冲锋队位置,在经过不断发展后,成为除国防军之外的第二武装。

  由于,希特勒与国防军及军官团矛盾不断,对国防军的忠诚度也有所怀疑,所以希特勒开始着手组建武装党卫军。1921年就组建的护卫小分队及后来的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被扩建成第一支武装党卫军——“阿道夫·希特勒”师。该师可以说是德国的“活历史”部队,它从一支小分队发展到团,再到师,最终扩编为军。它参加了在西欧,南欧以及东线几乎所有重大战役。

  纳粹德国先后一共组建了37支武装党卫军师级单位,其中有不少是外籍人员组成的师,比如由北欧人组成的“维京”师、阿拉伯人组成的“军刀”师等。尤其,早先组建的武装党卫军部队军事素质过硬,作风顽强、强悍,执行命令坚决,深得希特勒欢心。武装党卫军与伞兵和山地兵并称为帝国的三大精锐,其地位与国防军不相上下,因其有浓重的纳粹色彩,故此德国传统的军官都不太喜欢。

  党卫军与国防军的制服标识有明显区别,党卫军领章右边为双闪电的“SS”标志,左领为军衔标志。党卫军早期制服为单肩章,帽子上缀有臭名昭著的骷髅徽章。而武装党卫军主要是做为野战部队在前线参与作战,而党卫军则是在国内或占领区进行看护、守卫工作,譬如几个有名的集中营的看守就是党卫军。

  纳粹德国的军事力量主要是德国国防军和纳粹党卫军。

  国防军原为德国防卫军,希特勒就任总理后,不断扩充防卫军,并在1935年10月15日将其更名为德国国防军。改编后的军队,不是向德国宪法负责,而是直接向德意志帝国的三军领袖及希特勒负责,也就是说国防军成为了希特勒的私人部队。国防军分为陆军、海军、空军三大军种,最高指挥机关是国防军最高统帅部,下辖三军总司令部。二战中,国防军陆军充当了急先锋,采用“闪电战”战术攻陷西欧诸国。

  党卫军本为希特勒的卫队,规模较小。1929年希姆莱接管党卫军,使之快速发展,二战中党卫军成为德军装备最先进的部队,直接参加法西斯侵略战争,以残酷手段迫害和屠杀犹太人、人、战俘乃至平民。纽伦堡审判中,党卫军被判决为犯罪组织。

  党卫军和国防军有什么区别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把党卫军和党卫队分开,也不能把党卫队和那个1934年被清洗的武装力量冲锋队分开。而如果我们把国防军与冲锋队到党卫队的整个博弈过程看作一个整体,那么我们就可以找到一个审视1920、1930年代德国军队和准军事组织之间关系的一个全新角度。

  (一家服装公司把原本为德属东非生产的褐色衬衫赞助给了纳粹党结果就诞生了这支褐色洪流)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之后按照《凡尔赛合约》德国只能保持十万人的武装部队,也就是所谓的十万陆军。但是十万陆军本身对德国是否公平和它是否符合德国军官团的心意是两码事。十万陆军无疑和德国的欧洲大国地位不相称,但是对一直视自己为陆军真正主体和灵魂的普鲁士贵族军官团来说这却是一个好机会。

  (魏玛共和国的小小陆军,以及他们的缔造者冯-塞克特将军,接受总统冯-兴登堡元帅的检阅,注意这两位都是冯家人)

  我们知道1914年宣战的时候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国陆军的33000名现役军官里绝大部分是普鲁士贵族,但是其中的大部分营连级军官都在战争里阵亡或者伤残了。随着战争的进行普鲁士陆军已经越来越无法要求军官的贵族出身,甚至后来连军官的意识形态、民族属性都无法要求了。1918年皇帝攻势开始的时候在各个战场上服役的军官就有176000人。这些人里当然有难以统计的“不可靠分子”,平民、犹太人、社民党、天主教徒都加入了这支军队。比如日后天主教中央党的总理海因里希-布吕宁1918年就是一个德军上尉奉命指挥一个机枪连,而且还是保卫大本营的机枪连。再比如继他之后担任总理的天主教贵族巴本,则是一个骑兵上尉,战争期间担任驻美国使馆武官,结果把公文包丢在纽约地铁上。

  (十万陆军之父冯-塞克特,单镜片眼镜+蓝色马克斯的造型体现了老派的普鲁士风度)

  协约国要求的强制裁军对那些觉得自己被异类包围的普鲁士贵族来说简直是天赐良机,虽然对德国整体不公平,但他们终于可以摆脱那些平民、犹太人和社民党了。于是十万陆军虽然在政坛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但是在军队体系内部却得到了贯彻和执行。

  但是这支贵族化的十万陆军有两个先天不足的缺陷,第一是它确实与德国的国防需要不符,十万陆军的规模不可能保卫德国的边界,第二是1918年战争结束以来,旧帝国的几百万军队要复原是非常艰难的。尤其在旧帝国是崩溃瓦解而不是自动转变为新共和国的情况下。军队里的普鲁士贵族实际上遇到了两个彼此矛盾的任务,那就是以十万陆军完成保卫德国领土和复原旧帝国的庞大军队。

  而他们自己执行起来就更加自相矛盾。一方面他们希望把异类都赶出国防军,保持国防军里清一色的普鲁士贵族色彩。这种需要得到了冯-西克特将军所主张的“少数精锐”“高机动性”的突击部队理论的支持。按照这种理论,未来军队的主体应该是少数的高机动性高火力,装备手榴弹和机枪的突击兵力。所以并不需要一战那样规模大到“武装的民族”的程度的庞大陆军。这就给贵族军队提供了理论支撑。普鲁士贵族沿着这条道路发展将变成二十世纪的钢铁骑士团,只不过战马变成了坦克(虽然西克特将军自己对装甲部队的认识并不深入)。

  (魏玛共和国的小小陆军)

  但另一方面这样的机动部队却无法有效的保卫国境,当它们完成对敌人的突破任务之后也无法对占领区进行有效的占领,这样的“次要”的或者“补充性”的任务,按照西克特的理论其实依然要依靠一支国民性的军队来完成。而这种国民性的军队在战后的二十年代其实就摆在西克特将军为首的普鲁士军官团面前,那就是因为旧军队被解散却又无处安置无法复原所产生的各种准军事组织。比如自由军团、钢盔团,和日后的冲锋队。

  对国防军来说这些准军事组织的价值就在于人员,国防军希望这些人可以随时被编入国防军,去充当他们理论中的“次要的”国民性军队。但随着战后经济的衰退和经济危机,这些准军事组织一开始所具有的那种“保皇”和“反民主”的政治立场,正被生活的艰难和社会矛盾的加剧变得越来越“左”。国防军希望它们老老实实的扮演一个后备军的角色,但他们自己却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比如冲锋队最初就是一个相当“左”的准军事组织。

  (自由军团这样的准军事组织原本是十一月革命的重要力量,但是到三十年代他们正在被更左的青年一代拍在沙滩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1914-1918年之间的那些老兵的很多到1930年代已经步入中年了,而冲锋队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是一个新生的力量,它不是旧军人抱团取暖的产物,相反在冲锋队的草创阶段,冲锋队最高领袖普菲费尔-冯-扎洛蒙虽然自己曾经是自由军团的成员,但当他出来组织冲锋队的时候却完全抵制旧军队的做法,甚至不愿意接受没有“革命经验”的旧军官成为冲锋队领导。冲锋队代表着纳粹“左翼革命”的一面,因而迅速争取到了中学生一代的青年人的支持。到1930年代国防军军官们意识到,他们的人力正在被冲锋队夺走。而且冲锋队和旧有的准军事组织完全不同,它太左了,而且它在青年人中间有着太高的人气。军队所规划的用来在东部保卫边境的“边防师”实际上已经招募到足够的人手了。这个事实迫使军队必须解决纳粹党和它的冲锋队这个难题。

  (鲁道夫-赫斯与1926-1930年之间冲锋队的领袖普菲费尔-冯-扎洛蒙,他的运气比罗姆好得多,他活到1968年)

  要解决纳粹党一直都有两个办法,第一个就是干脆查禁它。很多贵族军官都持这种看法。事实上很多总理都有这个计划,但是也有一种观点渐渐占了上风,那就是驯服它把它的人力资源为国防军所用。这个主张随着国防军里亲纳粹的人越来越多逐渐取得更大的影响。而希特勒在这个问题上表现的异常温顺,1930年代的希特勒已经放弃了“革命”路线,转而希望以合法的手段执政,所以他对国防军首脑表现的非常友好,普菲费尔就在这个阶段被抛弃了。希特勒自己担任冲锋队最高领袖,并任命旧军官罗姆为参谋长,1931年4月普菲费尔的追随者发动“政变”宣布希特勒已经被推翻,而在这次叛乱的过程中党卫队登上了历史舞台。

  (想要驯服纳粹党并把褐衫军为国防军所用的施莱歇尔将军,历任国防部办公厅长官、国防部长和一任任期短促的总理,他其实在魏玛共和国的历史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罗姆完全清洗了普菲费尔的“革命”路线,转而把过去的左翼街头暴力组织的冲锋队,变成旧军队的翻版。但罗姆也逐渐意识到了自己手中的权力,当他开始按照旧军队的方式组织冲锋队的时候,他也不愿意去充当国防军的预备队或者二流的“国民军”。罗姆希望以冲锋队取代国防军,这种可能性随着纳粹的组阁变得越来越具有现实性,也越来越令国防军的首脑们不安。于是1934年立足未稳的希特勒再次向将军们妥协,在长刀之夜里又清洗了罗姆,并解散了冲锋队。冲锋队的人员转入党卫队。

  (当全面右转的恩斯特-罗姆也想挑战国防军的地位的时候,他就被他的元首抛弃了)

  相比冲锋队,党卫队要低调的多,在三十年代的德国领袖当中希姆莱是一个旅行推销员般无足轻重的人,但是随着战争的爆发,国防军发现人力资源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虽然废除了《凡尔赛合约》合法的扩张了陆军,但是陆军的规模越大,在战争里它需要的后备兵员就越多。而已经牢牢掌握了德国国家权力的纳粹党,以及纳粹党体制之内的党卫队,在这个问题上却越来越不配合。当国防军要求掌握了巨大人力的两个组织,戈林得空军和希姆莱的党卫队提供人员支援的时候,国防军的意图是他们把人交给国防军,由国防军加以训练和指挥。但是这两个组织却采取了相反的办法,其结果就是戈林的空军师和希姆莱的武装党卫队常设武装部队也就是问题里的党卫军。

  (看上去最无足轻重的海因里希-希姆莱,在这场游戏里笑到了最后)

  党卫军从国防军眼中的人员训练营或者二流部队,却在战争里变成独立的军事单位,甚至成为德国军队的精锐。在战争末期甚至出现了让国防军精锐部队整体加入党卫军的逆补充的行为。这其中的过程其实包括二三十年代的国防军主导到二战中后期的纳粹党主导的两个完全不同的阶段。而通过理解这个过程以及冲锋队的从左转右,再被并入党卫队,再通过党卫队至少在权力格局上实现了罗姆的梦想,我们可以看到当国防军试图跟魔鬼做交易甚至让魔鬼为自己所用的时候,他们是如何被魔鬼吞噬的。

  大家好,我是锬锬,本文1304个字,阅读时间大约4分钟

  纳粹党卫军:顾名思义,那就是属于纳粹党派的军队,但是他也是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的简称。注意这里,他是属于党派的军队。

  德国政府军:而德国政府军也可以说得上是正派的德国国防军。而国防军它是属于国家的,它不属于任何党派。

  详细的讲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国防军是一支标准的德国军队,与纳粹政府的关系是合作的。

  纳粹党卫军是纳粹武装组织(严格来说,它不能算是正规军),与纳粹政府的关系是从属的。

  国防军应该效忠德国政府,这可以代表德国的利益。忠诚于执政的人,不为任何党派,组织或个人服务。政治色彩很弱。在魏玛共和国期间,国防军一般反对民主政府,但仍然忠于民主政府。

  党卫队只代表纳粹党的利益,纳粹党领袖是党卫队的领导人。对于希特勒来说,纳粹党卫军比国防军更可靠。

  国防部多普勒老贵族和军官或军事学院的职业军人

  党卫军有多数是纳粹狂热分子

  德国国防军属于德国国防部

  党卫队是纳粹党的军队属于纳粹党的统治工具。

  德国国防军标志为鹰徽

  党卫军是本军标志象征。 (部队不同徽章也不同,闪电和骷髅只是其中之一。还有诸如维京人,橡树叶,弯刀和部队成员的国旗等旗帜。)

  国防军为德国和德意志民族的利益而战

  党卫军为纳粹党的利益辩护,并扮演宪兵和暴徒的角色,以铲除德国军队中的持不同政见者。

  国防军相信国家利益的至高无上和普鲁士传统士兵的荣誉。如何在军事荣誉范围内代表德国国民的利益。

  党卫军始终贯穿纳粹扩张主义和种族歧视的教条。

  所以这样一来的话,我们问题就讲得比较清楚,纳粹党卫军服务于纳粹党。德国国防军服务于国家,而由于当时二战时期纳粹党又是德国的执政党,所以德国的国防军又受到执政党的影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武装部队被分成几个部分,它们之间仍然存在差异。德国国防军属于德国政府,由德国总参谋部动员和指挥。德国党卫队直接隶属于德国纳粹党,属于党的军队,不属于德国政府,德国总参谋部无权指挥党卫队。由于纳粹党与总参谋部之间的权力斗争,国防军与党卫军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偏见和矛盾。

  一方面,德国国防军从第一线后保留的军队发展而来,德国总参谋部由传统的德国士兵组成,而且国防军的大多数高级将领都不是纳粹党。他们认为自己是德国军队才是的真正正规军。他们瞧不起作为后起之秀的党卫军,并认为他们不是正规军,而是一群菜鸟。另一方面,党卫队也是纳粹党的嫡系部队,其武器装备相对优于国防军。针对国防部队和总参谋部也不买账。可以说他们之间的矛盾很深。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纳粹德国政权被推翻,党卫军被彻底消灭。国防军因其在德国历史上的崇高地位而得以保存。而两支对立的部队,还是国防军笑到了最后。

  你有什么有趣的见解,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如果喜欢锬锬的文章请点个赞,如果对锬锬其它的文章感兴趣请关注锬锬,您的鼓励是锬锬继续码字的动力!

  作者:锬锬

  图片:网络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作者删除)

  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的国防军和党卫军有什么区别?其实这个问题问的不算太准确,因为如果与当时纳粹德国的国防军做对比的话,其实党卫队下属的武装党卫队才比较合适。而纳粹的党卫队其实是一个全国性的监察机构,其内部包含针对内政、外交、国安、治安、文化、卫生等等德国政府机构的负责部门,是纳粹党为接管国家政权而在党内设立的相应组织,而并不是单纯的军事组织。德国国防军的来历

  其实武装党卫队与德国国防军的差异还是很大的。首先德国国防军的历史其实比纳粹党本身还要长。德国国防军是在1921年3月23日根据《凡尔赛条约》的规定,由战后的魏玛共和国设立的。根据《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国的军队总兵力不能超过10万人,其中海军不得超过1.5万人,同时不得拥有空军。而且海陆军都不得拥有潜艇、战车和重型火炮。所以刚开始的建立的德国国防军,是一支实力非常有限的军队。

  (德国国防军早期的征兵海报)

  而德国为了打破困境,在当时也想出了一个变通之策。1922年,魏玛共和国与苏俄签订了《拉巴洛条约》,以实现两国外交关系正常化和相互放弃在一战后向对方提出的领土及金钱要求为条件,换取苏俄同意为其在苏俄以及后来的苏联国土上培训战车和战机驾驶员等相关人员。据统计,这项协议签署之后,苏联共为德国培训了300多名飞行员。双方的合作关系直到后来德国与英法关系改善之后才趋于冷淡。

  而1933年希特勒上台,特别是1934年德国总统兴登堡去世之后,希特勒总揽德国大权,成为了德国总理,德国进入了纳粹时代。1935年3月16日,德国恢复征兵制度,开始尝试突破《凡尔赛条约》对其的限制。在初期,根据《凡尔赛条约》中其军队人数不能超过10万的规定,在开始时每年都会招收10万新兵,到后期则完全抛开了《凡尔赛条约》,开始大肆扩军。因此1935年3月16日征兵制度恢复的时间也在后来被视为纳粹德国国防军建军的纪念日。

  (德国国防军大肆征兵时的场景)

  所以在此之后的德国国防军,其实是一个由义务兵组成的军队,即完全通过国家机器的征兵行为所建立。而虽然在纳粹掌权后这支军队也被纳粹所掌握,但其诞生于魏玛共和国,而且继承了德国旧军队的很多传统,所以并不是纳粹完全信任的武装。

  而武装党卫队则是源自纳粹党自建的准军事组织。1933年希特勒上台之后,下令组建了柏林参谋卫队,开始时只是希特勒总理府的内部警卫和仪仗队。在1933年9月的纳粹党大会之后,这支部队改名希特勒近卫旗队,编制扩大到了2600人。后来随着希特勒独裁统治的深入,德国各地陆续建立起了多支与近卫旗队类似,直接效忠于纳粹党和希特勒本人的旗队。

  (1935年希特勒近卫旗队的一场庆典)

  在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纳粹将三支主要旗队合并,组建了党卫队特别机动师。之后不久,隶属于党卫队的骷髅师和警察师也陆续成立,并立即投入到了德国入侵法国的战役之中,而且都有出色表现。

  (由波黑的穆斯林组成的一支武装党卫队部队)

  1940年10月,党卫队正式将自己旗下的不同武装统一整编,并将其命名为武装党卫队,至此武装党卫队正式建立。而武装党卫队因为脱胎于纳粹党自己建立的武装,所以在初期完全由自愿加入的志愿兵组成。相对于德国国防军,这支军队对纳粹的忠诚度明显更高,在初期的作战热情也明显更高。而且由于其纳粹党军队的属性,所以它并不限制入伍人员的国籍,因此从一开始,武装党卫队就有大量外籍士兵。但到二战末期,因为在战场上损失惨重,为了弥补兵员的不足,党卫队的志愿兵也完全变了味,许多“志愿兵”其实都是直接从战俘营里拉来,被强制“志愿”加入武装党卫队,甚至就是直接从当时被纳粹占领的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等地强征的。

  在许多朋友的印象里,似乎武装党卫队是德国军队中最精锐的部队,战斗力也是最强的,但实际的情况其实也很复杂。因为武装党卫队是脱胎于纳粹党的警卫队,所以在早期,德国国防军体系对其是非常排斥的,甚至设置了很多障碍,不愿为其提供武装。

  比如在早期,武装党卫队的各支队伍都无权通过国防军的正规渠道购买武器,而只能用一些二手武器,比如从被德国占领的捷克斯洛伐克军队收缴来的步枪和轻重机枪,以及并入德国后被德军整编的奥地利军队所淘汰的轻武器。而当时武装党卫队根本不被允许拥有坦克和大炮等重武器。后来最早建立的武装党卫队火炮部队所使用的也是二手火炮。

  (在波罗的海作战的武装党卫队)

  而且在德国入侵波兰的战争中,武装党卫队的前身部队参战战果也非常糟糕,他们在战场上遭到波军的反攻,几乎丢弃了所有重武器。而在1940年的西线战役之前,武装党卫队几个前身部队特别征召了德国国防军的一些教官对其主力进行了特训,才使其战斗力逐渐有了提高。1940年10月正式建军之后,武装党卫队确实组建了5-6个师的精锐部队,其战斗力与德国国防军的精锐部队不相上下,而且主要部署在西线。所以在二战中,美英军队在西线所接触到的武装党卫队主要是这几个精锐师,他们的优秀表现给西方留下了党卫军是德军精锐,战斗力很强的印象。

  虽然顶峰期武装党卫队的总兵力也曾经达到90万左右,但实际上真正战斗力比较强的也就是10个师左右,其它军队的战斗力则很差。而从1943年武装党卫队开始大量在被其占领的地区征兵之后,其绝大多数军队的战斗力更是下降严重,绝对是称不上德军精锐的。其实后期的武装党卫队最主要的名气,是来自于其在东西线针对平民所犯下的大量战争罪行。

  (德国国防军在被其占领的巴黎巡逻)

  德国国防军,是指国家所属的政府军。而纳粹党卫军,则是属于纳粹党的党军,听命于希特勒个人。

  德国国防军,是一支历史悠久的正规作战部队,是属于国家的军队。而希特勒开始从政,试图夺取政权时,建立了一支属于自己的私人武装,称为冲锋队,队长是一战的军官罗姆。在纳粹党夺权的道路上,冲锋队发挥打手作用,冲击敌对派会场,殴打工人,迫害犹太人,为希特勒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是希特勒掌权之后,罗姆的野心也随之膨胀。他企图将冲锋队发展成为和国防军一样的正规武装力量,取代其位置。这不但让希特勒起了忌惮之心,也得罪了国防军。而希特勒要确保自己的独裁统治,是离不开国防军支持的。于是,希特勒在1934年对冲锋队进行了清洗,枪毙了罗姆和一群冲锋队头目,解散了冲锋队。

  在解散冲锋队后,为了接替冲锋队的任务,希特勒大力发展新的准军事力量,就是希姆莱的党卫队。从这个名称就可以看出其与国防军的区别了。

  党卫队大致来说,分为两类单位,一类叫下属党卫队,主要负责行政、特务等工作。另一类叫武装党卫队,也就是党卫军,简称SS,用闪电作为标志,更类似一支特别军队。

  随着希特勒在德国建立独裁统治,党卫队的数量日趋庞大,最终达到一百万人,其中党卫军约为60万人,编制上拥有38个师。

  由此可知,党卫军其实就是直属于希特勒的军队,也可以看做德意志的第二支军队,他们不听从德国国防部的调令,只是听希特勒的命令。不过在战场上,他们常常与德国国防军配合作战,这时候,他们当然要接受国防军将领的指挥。

  在后期,党卫军的装备基本上和国防军是一样的。因为是希特勒的宠儿,他们甚至可以优先得到好的装备和补给。同时,党卫军对希特勒的忠诚度也比国防军要高。国防军的一些将领其实是看不起“奥地利下士”希特勒的,而党卫军从一开始就是作为元首的亲卫队存在,斗志昂扬。所以整体来说,党卫军表现出的战斗力甚至还略在同等单位的国防军之上。但是,同时党卫军也在占领区犯下了更多的恶劣习惯。

  在二战后的纽伦堡审判中,党卫队(包括党卫军)被宣判为犯罪组织,而德国国防军的司令部没有被宣判为犯罪组织。

  (欢迎关注巴山夜雨涮锅,也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

  德国的政府军就是国防军,是德国正式的武装力量,他的成立要追溯到德意志帝国诞生的那一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是一支另欧洲胆寒的军队,希特勒就曾经是其中的一员,不过他只有个小小的传令兵,但他表现勇敢,在战斗中还受过伤,因此还获得过奖章。一战中德国的失败给他留下深刻的影响,他感觉德国的士兵没有战败,德国是被政客和军队的高层出卖的。所以他对德国的高级将领充满了怨恨和怀疑,这也影响到他成为元首后与国防军的关系。

  希特勒成为德国元首后大权独揽排除异己,对国防军的忠诚度也有所怀疑,所以希特勒开始着手组建自己的武装力量---党卫军。他在1921年就组建的护卫小分队,及后来成立的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的基础上,建成第一支武装党卫军——“阿道夫·希特勒”师。其后一共组建了37支武装党卫军师级单位,他们作风顽强、战斗力强悍,参加了许多的重大战役。是希特勒得力的侵略工具。

  应该党卫军有区别,分武装党卫军和特别党卫军。几乎所有坏事都是特别党卫军干的,精神病,人渣,监狱看守组成,占领区屠犹反游击作战。二战后有些汉斯曾想为武装党卫军平反,结果呵呵。就一般而言,德国军队坚守了德意志荣誉和光荣,武装党卫军是其中的精锐,除了印度籍武装党卫军。

  国防是国军,国家的军队。党卫军是党军,纳粹党的军队,只对希特勒个人负责。

来源: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由首饰网编辑,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