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汇海首饰网,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罗马尼亚历史详细介绍?

作者:首饰网
文章来源:本站

  罗马尼亚的历史悠久,祖先为达契亚人,后与罗马人共居融合,形成罗马尼亚人,在拉丁语里,罗马尼亚是“罗马人的国家”的意思。14世纪先后组成三个公国,1859年,瓦拉几亚公国和摩尔多瓦公国合并成为罗马尼亚,1881年改称罗马尼亚王国,1918年12月24日,特兰西瓦尼亚公国与罗马尼亚王国合并,罗马尼亚正式统一。

  1、石器时代

  石器时代可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据考古发现,在约6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就开始在喀尔巴阡山—多瑙河一带生息繁衍。

  在约3.5万年至3万年前,罗马尼亚从旧石器时代中期过渡到晚期,摩尔多瓦与多布罗加均发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重要遗存。

  从公元前6500年左右开始,在3000多年的时间内,多瑙河下游和喀尔巴阡山脉周围的一些新石器文化相继出现,历经繁盛与衰落。这一时期,人类开始定居,种植植物,驯化动物,发展手工艺,制作陶器和金属品。

  大量的考古发现证明,新石器时代的罗马尼亚社会和宗教生活也变得成熟而复杂,尤其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一些地区已形成了具有显著等级特征的社会,一些大型史前城市和定居点得以建立,金、铜冶炼业也得到发展。

  2、青铜时代

  

罗马尼亚历史详细介绍?

  约西元前2000年喀尔巴阡山山-多瑙河地区就有迁徙来的讲印欧语系语言的人定居。这些人与当地的新石器时代人混合形成色雷斯人(Thracian)。色雷斯人的后裔在西元前7世纪与希腊人接触。

  西元前5世纪的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Herodotus)称这些人为盖塔(Getae〔Getian〕)人。盖塔人与其他有血缘关系的部落共同在西元前4世纪下半叶构成一种独特的社会和文化。

  西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罗马在巴尔干半岛的扩张对盖塔-达契亚人的演变有决定性的影响。

  青铜时代(公元前3500—前1150年),印欧部落的大规模迁徙,引发罗欧洲大陆的种族、社会、文化等发生重大变化。印欧部落陆续从位于黑海和里海北部大草原上的古老家园来到这里。在罗马尼亚境内,这支新来的民族征服并毁灭了辉煌成熟的库库特尼文化、古梅尼察等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并强制推行他们的语言与习俗,导致罗马尼亚文化在接下来的数个世纪内逐渐走向衰落。直至青铜时代早期(公元前2300—前1500年),瓦蒂纳文化、格尔拉马雷文化等新文化相继兴起,诸多高地要塞和圣所纷纷得以建立,金铜冶炼业高度发达,陶器制作更加精美繁复。

  青铜时代晚期文化在铁器时代早期(公元前1100—前650年)得以延续,其中以新兴的加瓦—勒普什文化、巴巴达格文化、巴萨拉比文化为代表。罗马尼亚最早的铁器制作可追溯至公元前11世纪,证明了这种新技术在色雷斯部落的早期传播。直到公元前9世纪,青铜武器、工具和饰物仍然十分普遍。此外,罗马尼亚境内出土的几处藏有数百件金器的大型窖藏显示,冶金术在早期铁器时代仍然十分发达。

  公元2世纪初盖塔-达契亚人组成一个强大的国家。在他们足智多谋的统治者戴凯巴路斯(Decebalus)的领导下,对罗马的多瑙河边界构成威胁,是为盖塔-达契亚人的文明鼎盛时期。但是,繁荣的经济、兴旺的城市遍及东南欧繁忙的贸易和其军队都对罗马在这一地区的野心构成挑战。为了结束这种危险,图拉真皇帝在101~106年间发动两次战争,迫使戴凯巴路斯投降。罗马人取得胜利,而戴凯巴路斯的城市被毁后自杀身亡。

  在超过一个半世纪里特兰西瓦尼亚盆地和南方的平原属於罗马的达契亚省。尽管人口由许多不同的种族构成,但罗马的行政管理、众多的城市和拉丁语造成高度罗马化,并使之迅速与帝国统一。达契亚反过来又为帝国提供谷物和贵重金属。由於移民对达契亚漫长的开放边界不断造成压力,迫使奥勒利安皇帝在271~275年间撤出罗马军队并取消行政管理。多瑙河再次成为帝国的边界。但是,文字记载和考古证据显示,一直到6世纪前仍有贸易,在多瑙河北岸仍有军事基地。此外,这一时期基督教加强了传播。

  3、盖塔—达契亚文明

  公元前7—前6世纪,定居在多瑙河沿岸及喀尔巴阡山脉周围的色雷斯部落文明开始兴起。古希腊、罗马历史和地理学家称其为盖塔人或达契亚人(事实上他们是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同一民族),现代历史学家称之为“盖塔—达契亚人”。

  公元前5—前3世纪,达契亚人形成几个由“国王”(小君主或军事贵族)领导的部落联盟。他们开始在山顶等具有天然防御优势的地方筑起大型砖石结构的防御要塞。公元前1世纪,达契亚王国以萨米泽盖图萨为都城,对外与希腊人、塞西亚游牧民及巴尔干西南的伊利里亚、南色雷斯部落展开商业、政治和文化交流,吸收与借鉴古希腊—罗马文明、凯尔特人及东部游牧部落文明。

  公元前4世纪末公元前3世纪初,达契亚人一直面临着来自马其顿、色雷斯希腊王国以及凯尔特人的军事威胁。

  公元前1世纪—公元1世纪,罗马共和国与帝国征服了达契亚周围的所有疆域,将其边境线划至多瑙河岸,达契亚王国受到严峻的军事挑战。公元1世纪初,达契亚各部落联合建立盖塔—达契亚王国。在布雷比斯塔(公元前82—前44年在位)国王的统治下,王国疆域西抵多瑙河中游、东达黑海沿岸、南到巴尔干半岛。

  德切巴鲁斯(公元87—106年在位)统治时期,达契亚与罗马帝国间的军事与政治对峙达到顶峰。罗马皇帝图拉真决心一劳永逸地解决达契亚人对帝国巴尔干各行省的威胁,并占有其丰富的资源(如金矿和大型盐矿)。

  公元101—102年和公元105—106年,图拉真先后两次发动血腥战役,罗马帝国最终侵占达契亚的大部分疆域,屠戮其政治和宗教精英,摧毁都城萨米泽盖图萨,德切巴鲁斯国王自杀身亡。

  公元前2世纪—公元1世纪末,达契亚银器艺术达到顶峰。近250年间,数以百计的窖藏中出土了大量手镯、胸针、项链、腰带、耳环、戒指和银器以及大量硬币,充分显示了达契亚人的高超的银器制造技艺。

  4、罗马时期

  公元106年夏,盖塔—达契亚王国的最后防线被罗马帝国军队攻克,大部分疆域被并入罗马帝国,称为达契亚行省。罗马人新建省会乌尔皮亚—图拉真—萨米泽盖图萨(又称“图拉真大帝的萨米泽盖图萨”),兴建大量城镇、自治市镇和村庄,修建军营、道路、桥梁、矿山及公私农场和庄园。罗马军队驻扎各军事要塞,充当着帝国的最前哨,以防御周围众多虎视眈眈的“野蛮部落”。

  公元前2世纪初,盖塔—达契亚是最后并入罗马帝国的重要行省。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农业和矿藏资源优势,达契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迅猛,城镇化进程迅速。新省会享有较高的法律和行政地位,居民可充分享受罗马公民的特权与义务。所有的城市、市镇及许多自治市镇,甚至一些大型村庄,都建有宏伟的公共建筑(如市政厅办公楼、公共广场、公共喷泉、公共浴室、圆形剧场和神庙)、公路、自来水供应设施、排水系统和典雅的私人住宅。罗马帝国在达契亚行省共驻扎有约40000名士兵,作为帝国统治该省的象征。

  公元2—3世纪,达契亚人的数次叛乱和野蛮部落的入侵给罗马的军事统治带来严峻挑战。直至公元230年,罗马帝国才将日益复杂的局势稳定下来。

  公元275年之后,达契亚行省的大部分领土被罗马帝国所抛弃(事实上根据帝国法律,即使在公元275年后,达契亚领土仍被视为罗马疆域的一部分)。尽管有过短暂的反抗与自卫,达契亚仍逃脱不了被罗马帝国让给与之联盟的多个“野蛮部落”的命运。罗马军队与行政机构撤出后,“野蛮部落”自由达契亚人率先进入达契亚行省。

  公元4—6世纪,根据联盟条约,达契亚被罗马帝国相继让予西哥特人、格皮德人和阿尔瓦人。

  公元4—6世纪,以及之后直到13世纪,尽管原达契亚行省相继被多个“野蛮部落”统治,然而当地居民仍自称为“罗马尼人”,即“罗马人”,他们常用的拉丁方言则被称为“罗曼内斯卡语”,即“罗马人的语言”。

  5、斯拉夫人时期

  在罗马人取消行政管理和撤出军队后的近8个世纪中,达契亚曾被一系列的迁入民族占据。最早的有西哥特人(Visigoth,275~376)、匈人(Hun,4世纪末至454年)和日耳曼民族的格庇德人(Gepidae,454~567)。他们对达契亚-罗马人没有什麼影响。但是,567年阿瓦尔人(Avar)打败格庇德人,为斯拉夫人大举进入达契亚开辟道路。然后,斯拉夫人与阿瓦尔人共同在602年突破拜占庭帝国的多瑙河边界,占领巴尔干半岛的大部分。

  8世纪斯拉夫人在达契亚取得政治上和社会上的优越地位。

  9世纪他们的地位得到巩固,因为第一保加利亚帝国的统治者在查理曼大帝791~796年间大败阿瓦尔人之后控制了达契亚。当地的斯拉夫人首领显然臣服於保加利亚沙皇。

  864年,鲍里斯一世(Boris I)改奉基督教后,保加利亚的沙皇在达契亚和拜占庭帝国之间发挥一种宗教上和文化上的中间人作用。

  6、罗马尼亚人和匈牙利人

  10~14世纪期间在喀尔巴阡山-多瑙河地区出现新的政治结构。

  9世纪末定居在潘诺尼亚(Pannonia)并在10世纪进入达契亚的匈牙利人制服了和他们在那里发生冲突的斯拉夫-罗马尼亚公国。11世纪他们将喀尔巴阡山北部的领土(特兰西瓦尼亚)变成匈牙利王国的一部分。到1330年在喀尔巴阡山脉以南的许多小公国已并入入独立的罗马尼亚瓦拉几亚公国。喀尔巴阡山脉以东另一个摩尔多瓦公国在1359年获得独立。

  7、土耳其和奥地利时期

  14~18世纪期间罗马尼亚的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公国演变成为东正教及其文化世界的一部分。他们向君士坦丁堡主教效忠。他们的大公竭力仿效拜占庭的皇帝,并根据拜占庭的法典写出他们自己的法律。他们的经济是农业的,社会是乡村化的,他们的艺术和文学是东正教说教式的。但是,罗马尼亚人也具有将自己与周围国家区别开来并向西方靠拢的特质。他们的语言源於拉丁语,他们承认罗马人为自己的祖先。

  15~19世纪约4个世纪中鄂图曼土耳其的统治加深了罗马尼亚对东方的依附。经由承认苏丹的宗主权并每年向他纳贡,罗马尼亚避免直接并入奥斯曼帝国,罗马尼亚因此得以保留自己的政治机构、法律和社会结构,避免穆斯林在这块土地上大规模定居。

  18世纪鄂图曼的统治在一般称为法纳尔(Phanariot)政权的时期达到顶峰。由於俄国和哈布斯堡君主国不断威胁边境,奥斯曼的官员决定将本地的大公换成来自君士坦丁堡法纳尔地区的希腊家族或希腊化家族的成员,他们曾他们曾充分表明自己忠於苏丹。其结果是公国的自治权被彻底削弱,贡品和军需品的缴纳急剧增加。但是许多法纳尔的大公是有能力和有远见的统治者,如1746年任瓦拉几亚大公和1749年任摩尔多瓦大公的马夫罗科札特(Constantin Mavrocordat)废除了奴隶制,瓦拉几亚的伊普希兰提(Alexandru Ipsilanti)大公(1774~1782年在位)开始了广泛的行政和法律改革。

  8、瓦拉几亚和摩尔多瓦的社会

  公国的政治制度与寡头政府相似,而不像绝对的君主制。大公行使广泛的行政、立法和司法权。但是,其权威不是无限的,因为他依靠波雅尔(boyar)和僧侣以取得关键性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支持。波雅尔出任国家最高议会的成员,协助大公统治和执法。高级僧侣分担这些世俗责任,因为政教分离仍然被认为是异端的观念。

  

罗马尼亚历史详细介绍?

  这两个公国是乡村社会,等级森严,社会地位变化受到严格限制。波雅尔人数很少但却垄断政治和经济权力。广大农民肩承著社会的主要负担,但却得不到什麼回报。商人和工匠为了限制竞争和保证获利而组成行会。但是,他们在公国的议会中却没有席位,他们不能实行自治,因为城市是大公的财产。

  这两个公国的经济依靠农业。波雅尔和僧侣阶层组成农业生产的上层结构。18世纪初大部分农民已沦为农奴。

  9、特兰西瓦尼亚的罗马尼亚人

  公国以外是特兰西瓦尼亚,其政府和经济由匈牙利贵族管辖。城市则由操德语的撒克逊上层阶级管辖。罗马尼亚人被排除在公共事务和特权之外,因为他们绝大多数是农民,并且信奉东正教。他们的命运在17世纪末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较趋好转。

  为了加强天主教的统一力量,奥地利官员和耶稣会传教士说服一部分罗马尼亚东正教僧侣在1697~1700年间接受与罗马的联合。作为对承认教宗的回报,罗马尼亚的教士被允诺给予与天主教教士相同的政治和经济地位。

  10、沙俄时期

  18世纪末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间罗马尼亚人脱离东方转向西方。贸易和外国投资增加,西方思想和制度的渗入迫使罗马尼亚的政治人物和知识分子开始考虑新的发展模式。

  罗马尼亚的波雅尔———传统的社会领导者——最直接的目标是独立。他们在18世纪最后25年中似乎就要取得成功,因为根据1774年《凯纳甲湖条约》(Treaty of Kucuk Kaynarca)俄国获得了保护鄂图曼帝国的东正教徒的权力。这样就使俄国在两个公国的影响力增加。但是,波雅尔对将鄂图曼的统治换成俄国的统治并不甘心,而且他们对俄国1812年并吞摩尔多瓦的比萨拉比亚(Bessarabia)地区感到惊慌。希腊独立战争引起的国际危机对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产生重要的影响。由於所有希腊人都受到怀疑。所以土耳其人取消法纳尔人的政权,同时恢复本地的罗马尼亚大公。1829年的《阿德里安堡和约》结束另一场俄国和土耳其的战争,建立起俄国对两个公国实质上的保护制度,并将鄂图曼的宗主权减少到少数几个法律手续。

  俄国的保护制度使罗马尼亚人对俄国的愤怒增高。受过西方教育的自由派波雅尔要求进行政治改革,结束使独裁的大公掌权的外国统治。在这些波雅尔当中有许多人和其他知识分子共同形成1848年革命的先锋。但是,他们没有群众的追随,也没有组织。

  他们过分依靠思想的力量来实现社会变化。摩尔多瓦的大公很快放弃他们要求改革的鼓动。但是,瓦拉几亚更激进的「四十八人」建立了一个临时政府进行改革和防止外国干预。尽管他们尽了最大的努力,却未能获得法国和英国的支持。1848年9月一支俄国军队占领布加勒斯特,解散了临时政府。

  11、独立

  1850年代「四十八人」领导一场摩尔多瓦与瓦拉几亚统一的斗争。他们认为这是取得独立的必要前提。欧洲联盟对俄国的克里米亚战争胜利,结束了俄国在两个公国的统治,将两个公国置於西方的共同保护之下。列强不承认两个公国的统一或独立。

  但是,1859年罗马尼亚人在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选出同一个人——库札(AlexandruCuza)作为大公,自行解决了统一问题。库札在1861年实现两个公国在行政上的统一,并且开始一项雄心勃勃的政治和社会改革计画。这次改革在1864年达到最高潮,包括扩大选举权、土地改革和颁布一部保证大公在政府中有支配权的新宪法。库札在未取得其名义上的宗主苏丹的允许之前,自己决定开始进行这些改革,这样他宣告统一的公国罗马尼亚事实上的独立。但是,他的独裁方式树立许多敌人。

  1866年这些仇敌联合起来迫使他退位。

  库札的继位者霍亨索伦-西格玛林根的查理(Charles of Hohenzollern-Sigmaringen,1866~1881年为大公;1881~1914年为卡罗尔一世国王〔King Carol I〕)的统治在建立国家方面取得新成就︰1866年颁布一部大致以西方模式为基础的宪法;政治团体合并为自由党和保守党两个政党,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这两个政党是政治生活的主要工具;经由参加1877~1878年第十次俄土战争,罗马尼亚正式获得独立。1881年卡罗尔一世获得列强对罗马尼亚成为王国的正式承认。

  卡罗尔一世在位期间确立罗马尼亚议会制的主要特点。国王本人是对内和对外政策的关键人物。一个较小范围的政治阶层与他分享权力,一种小范围的选举权使群众不能直接参与政治生活。

  卡罗尔一世对外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使罗马尼亚成为地区性强国和列强不可或缺的盟国(大多数自由党和保守党领导人也同意这个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卡罗尔一世和少数大臣使罗马尼亚在1883年成为三国联盟的成员。最具有吸引力的是德国,他们羡慕德国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并且希望使用这种力量作为保护以对抗俄国。由於与德国的伙伴奥匈帝国有摩擦,罗马尼亚对三国同盟的依附常常处於紧张状态。

  1900年罗马尼亚与奥匈帝国之间争端的基本问题是匈牙利王国政府同化特兰西瓦尼亚的罗马尼亚人的政策。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布达佩斯在教育和公共事务中限制使用罗马尼亚语,减少东正教和希腊正教的自治权。匈牙利人还拒绝罗马尼亚人作为一个民族的集体政治权利的要求。妥协证明是不可能的,因为双方都认为民族生存已受到威胁。

  这一时期,罗马尼亚社会的传统结构大部分仍未受到触动。大多数人民仍然生活在乡村。虽然大地主很少,但他们经由保守党行使很大的政治和经济权力。乡间人口中大多数是农民。城市中由企业家、银行家和自由职业者构成的中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崭露头角,并且经由自由党向大地主发起挑战,试图取得国家的领导权。

  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为大多数人提供生计。19世纪末之前地主和农民都靠种植谷物(特别是小麦)以供出口。1907年严酷的劳动和生活条件导致农民大举起义,一万名农民的死亡有力地推进了改革。但是,变化的到来很缓慢。

  1880年代起受益於政府保护和外国投资的工业提供越来越多的消费品。但是,到1914年工业仍然缺乏像冶金这样的现代工业基础的重要成分。对外贸易(特别是与德国和奥匈帝国的贸易)虽有增加,但具有不发达的特点,主要出口农产品和原材料,进口工业品。伴随著经济加速成长而来的是金融结构的重组,主要是成立私人银行和1880年为协调金融政策而成立的罗马尼亚国家银行。

  15、现代时期

  2003年10月,罗马尼亚修改宪法,明确规定保障和保护私有财产;允许少数民族在地方行政及司法程序中使用本民族语言;保障男女平等;取消义务兵役制;增补罗马尼亚加入欧盟、北约的相关条款,规定罗马尼亚公民同欧盟公民依法享有同等权力和义务等。

  2004年3月29日,罗马尼亚加入北约。

  2007年1月1日加入欧盟。

  罗马尼亚位于东南欧巴尔干半岛东北部。北和东北分别与乌克兰和摩尔多瓦为邻,南接保加利亚,西南和西北分别与塞尔维亚和匈牙利接壤,东南临黑海。国土面积238391平方公里,人口1952万。首都布加勒斯特。罗马尼亚的历史悠久,祖先为达契亚人,公元106年,达契亚国被罗马帝国征服后,达契亚人同罗马人共居融合,形成罗马尼亚人。

  罗马尼亚人的祖先是达契亚人,自古以来就居住在罗马尼亚的土地上。

  公元前70年,布雷比斯塔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和独立的达契亚国,公元106年被罗马帝国征服,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省。以后达契亚人与罗马人混居并逐渐融合,形成了罗马尼亚民族。

  14世纪先后组成瓦拉几亚、摩尔多瓦和特兰西瓦尼亚3个公国。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尼亚分别被匈人、西哥特人、日耳曼人、阿瓦尔人、斯拉夫人占领。

  14世纪时建立了瓦拉几亚和摩尔多瓦两个封建公国。

  15世纪中叶后,瓦拉几亚和摩尔多瓦成为奥斯曼帝国辖下的自治公国。特兰西瓦尼亚则长期处于匈牙利和奥地利统治之下。

  16世纪后成为奥斯曼帝国的附属国。

  1848年,瓦拉几亚和摩尔多瓦两国爆发了民族民主革命。

  1856年,沙俄在克里木战争中败北,(《《巴黎和约》(1856)》)取消了沙俄对罗马尼亚的“保护”,代之以欧洲七强(法、英、奥、俄、土、普、撒丁)的共同“保护”,消除了俄国对两公国的长期控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土耳其的宗主国权力。允许两公国各自选举本国议会,由议会主持产生选民大会以选举未来的君主。

  1859年春,A.I.库扎上校当选为摩尔多瓦大公和瓦拉几亚大公。从而,瓦拉几亚公国和摩尔多瓦公国合并,称罗马尼亚,附属于奥斯曼帝国。1859年4月13日及9月6日,参加巴黎和会的法、俄、英、普、撒丁和奥、土等国的代表分别正式承认库扎的当选。

  1862年1月,实现了两公国宪法和行政管理的统一,国家定名为罗马尼亚,在承认土耳其宗主权的前提下,实行自治,首都布加勒斯特。

  1877年5月9日,罗马尼亚宣布脱离奥斯曼帝国独立。南比萨拉比亚地区隶属俄罗斯。

  1881年,改称罗马尼亚王国。特兰西瓦尼亚、巴纳特等地的民族党联合为罗马尼亚民族党,领导特兰西瓦尼亚的民族解放斗争。

  1892年,特兰西瓦尼亚向奥匈帝国内阁递交“备忘录”,揭露残酷的民族压迫并提出民族民主要求。

  第一次世界大战参加协约国,战后获得来自俄罗斯,奥匈帝国等大片领土。1918年1月摩尔多瓦(比萨拉比亚)宣布独立,同年3月与罗马尼亚合并。

  1918年12月1日,特兰西瓦尼亚各地区的罗马尼亚人代表和群众10万多人在阿尔巴尤利亚举行民族大会,一致通过特兰西瓦尼亚与罗马尼亚联合的决议。12月24日,罗马尼亚国王颁布了关于特兰西瓦尼亚与罗马尼亚合并的敕令,罗马尼亚的统一最后完成。特兰西瓦尼亚公国与罗马尼亚王国合并,罗马尼亚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

  二战期间,安东尼斯库政权参加德、意、日法西斯同盟。受纳粹德国的压力,被迫将罗马尼亚一部分领土割让给保加利亚,匈牙利 (但是后来被割让给匈牙利的领土又被归还给罗马尼亚)。

  1944年苏联红军进入罗马尼亚,同年8月23日,罗马尼亚领导发动反法西斯武装起义,推翻了安东内斯库政权,罗马尼亚转而加入了反德国法西斯战争。

  1945年3月6日,罗成立联合政府。

  1947年12月30日,成立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1955年加入华约组织。

  1965年,通过了新宪法改国名为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1989年12月25日,齐奥塞斯库政权被推翻,罗马尼亚救国阵线委员会接管国家一切权力,28日易国名为罗马尼亚,定国庆日为12月1日。

  2004年3月29日,罗马尼亚加入北约。

  2007年1月1日加入欧盟。

来源: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由首饰网编辑,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